创新国际再度冲击港交所,聚焦铝产业链上游绿色转型
近日,创新国际实业集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创新国际”)再次向香港联交所主板递交了上市申请,中金公司和华泰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。这家深耕铝产业链上游,专注于氧化铝精炼和电解铝冶炼的企业,早在今年1月就曾尝试冲击上市。
在国内,电解铝行业受产能指标严格限制,而氧化铝行业则受到核定产能的约束。因此,电解铝和氧化铝生产商必须依据所获得的产能指标来规划生产。面对这一现状,不少铝企开始通过增加“绿电产能”来置换更多的产能指标,创新国际也不例外。
行业数据显示,2024年中国电解铝市场规模达到约8970亿元,占全球市场的71%。尽管需求庞大,但中国对电解铝的年需求缺口超过100万吨,这一缺口预计将持续至2034年。在全球范围内,电解铝消费量预计将在2025至2028年间以1.6%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,增长动力主要来自新能源汽车、光伏支架及3C电子等领域。
创新国际的创始人崔立新通过BVI公司Bloomsbury Holding 100%控股公司,目前无外部PE机构持股,IPO前股权高度集中。公司的核心产品包括电解铝和氧化铝,其中电解铝在2024年的收入占比高达85%。凭借一体化的产业布局,创新国际在能源、氧化铝精炼和电解铝冶炼等各个环节均实现了高自给率,2024年电力自给率达88%,氧化铝自给率达84%。
按2024年产量计算,创新国际在中国电解铝生产商中排名第十二,仅占约1.8%的市场份额。尽管如此,创新国际在全球范围内仍具有成本优势,其现金成本处于全球前30%、中国前5%的水平。特别是其位于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的电解铝冶炼厂,是华北地区第四大电解铝生产基地。
然而,创新国际的关联交易问题不容忽视。创新新材(证券代码:600361.SH)作为其最大客户,由于两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均为崔立新,因此双方交易被认定为关联交易。近年来,创新国际来自创新新材的收入占比持续高企,2024年这一比例达到76.6%。
在财务表现上,创新国际面临一定的盈利波动性。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,公司毛利率和净利润率在2025年前五个月出现下滑。同时,公司的现金流健康状况也值得关注,投资现金流连续为负,主要用于扩产投入,而筹资活动现金流在2023年流出57.6亿元,反映出较大的债务偿还压力。短期债务占比高达74%,流动负债净额在2025年5月达到57.2亿元。
此次IPO,创新国际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海外产能扩张、绿电建设及补充营运资金。其中,公司计划在沙特阿拉伯投资2.77亿美元建设电解铝冶炼厂,预计增加产能50万吨/年。同时,公司将IPO募资额的40%投向风电、光伏项目,目标在2027年实现清洁能源占比超50%。还将使用11.8亿港元在内蒙古建设400MW风电+110MW光伏电站,该项目已于2025年投产。
尽管绿电投入符合政策导向,但回报周期长,而沙特项目则面临较高的地缘风险,美国关税可能间接冲击下游需求。资金补流也反映出公司短期偿债压力的紧迫性。在优势方面,创新国际拥有成本壁垒、一体化生态以及顺应政策导向的绿电转型。然而,客户集中度过高、短期偿债压力以及海外项目的不确定性也是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。
未来,投资者将密切关注创新国际关联交易的独立性披露情况、沙特项目的投产进度及关税规避方案,以及绿电占比提升至50%的实际时间表。